您的位置:首页 >影坛快讯 >

一个明星没请,却圈粉14亿人!72岁的张艺谋,又赌赢了

时间:2022-02-08 18:25:15 来源:金错刀

文/ 金错刀频道

立春那一天,北京冬奥会开幕!

二十四节气倒计时,鸟巢上空立现“立春SPRING”的焰火。

“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”,这一话题刷爆了社交媒体。

国旗在普通中国人手中相传,这个瞬间直抵人心。

当屏幕里传来熟悉的国歌时,全体起立,升国旗!

没有一场盛事会在中国失望。

在雅虎日本,有57.6%的日本网友,打出了10分满分。

一位身着军装的护旗手,感动到落泪。

艰难开局的2008年,胜劵在握的2022年。

14年了!北京是奥运史上唯一的双奥城市。

而72岁的张艺谋,是世界上首位“双奥”导演,他究竟做对了什么?

倒计时创意想了两年!每一秒都是中国人的浪漫

疫情之下,一场奥运会开幕式该怎么办?

半年前,东京奥运会,献上了一出大型“阴间”文艺演出。

Wassai表演,活生生将开幕式变成了“祭祀”现场。

网友纷纷吐槽:“就差没把人送走了”。

日本演员北野武更是直接开炮:“把钱退给我,丢死人了”。

而这场东京奥运会开幕式,砸了165亿日元,约合人民币9.7亿元。

疫情当下,纵情欢乐,不合时宜。但像东京奥运会的“敷衍了事”,更是不负责任。

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,是疫情之下最合理、最克制的表达。

2月4日开幕式这一天,是立春。

张艺谋受索契冬奥会的启发,以24节气计算倒计时。立春是严寒的最后,也是万物复苏的开始。而运动员的入场,则是按照汉字笔画顺序入场。

这场开幕式,很中国。

24节气的短片每一帧都是壁纸,“张艺谋最懂中国人的浪漫”冲上微博热搜。

中国式的浪漫是怎么做到的?一是脑洞,二是大国实力。

“我最坚持的就是‘三’个词,创意、创意、创意。”张艺谋说。

鸟巢刚建好时,张艺谋的第一感受就是,真大。但在巨大而空旷的空间里,如何“凝神聚气”是最大的挑战。

1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,张艺谋动用了1.5万名演员,花了4小时,让世界认识中国。

“干到底,干到赢”。在长达两年的创作时间里,张艺谋一直在“挺着”。他是团队里年纪最大的,但他把所有年轻导演都熬“倒”了。

开幕式上最大胆的创意是点火。

此前,历届开幕式的点火方式,是在“点”上做文章,而张艺谋团队反其道而行,最大的变化是“不点”。

张艺谋称之为“一叶知秋”,把最后一棒火炬直接放在主火炬台上。

当他在凌晨想到火炬方案时,更是激动得睡不着。

人幸福了,才懂得去理解浪漫。这浪漫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。

而冬奥会的浪漫底气,背后是大国科技实力。

“冰雪五环”破冰而出,虽然只有短短几秒,但它是由中国航天指挥的,倒计时和口令堪比“发射火箭”。

在“和平鸽”环节,小朋友们跑到哪儿,脚下雪花就会跟到哪儿,用了实时捕捉技术。
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,没有炫技,也不是一场“完美”表演,但却是最合适宜的。

在传递国旗的环节,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杆下,用小号吹响了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他正在换牙,吹得不稳,水平稚嫩。“没有表演感,最直抵人心。”张艺谋说。

这不是一个人的冬奥,这是一场属于中国人的冬奥。

它没有主持人、没有明星,几乎全靠“素人”。张艺谋请了5-70多岁的男女老幼,跳起广场舞。

他甚至请来“大山里的孩子”,来自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44名农村孩子,献唱了奥林匹克会歌。

北京冬奥会最大的不同是,在该有的氛围里,表达最应有的理念。

就像张艺谋所说,2008年迫切地让全世界看到"我",我有家底;但到了2022年,更多强调"我们",同呼吸共命运。

教科书式的开幕式,告诉世界:

不用太多钱,不用太多人,照样能办好一场世界级开幕式。

让13亿甲方满意!一场“逼疯”乙方的开幕式

很多人相信,张艺谋从不会让人失望。

这种信任感,源于他导演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。

那场盛会震彻全球。

但光鲜的另一面,是创作中的无奈和挣扎。高手过招,任何创意撑不过3天,就会被否定。

2006年,北京奥组委将北京奥运会总导演的聘书,交到张艺谋的手中。

而张艺谋接过的,是一个军令状,也是13亿人的期待。

彼时,张艺谋正在执导电影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,张艺谋不得不将整个奥运团队带到剧组,一边拍电影一边与团队探讨奥运表演的细节。

张艺谋精力旺盛。每有心得,他便兴奋得手舞足蹈,与人谈方案,有时甚至能连续谈上十几个小时。

奥运会开幕式不仅是艺术的呈现,更是多方力量的角逐和权衡。

比如团队曾打算在开幕式中,用四大发明来串联结构,打造新颖的宏观叙事。

但五千年的文明,怎么能仅仅用四大发明消化掉呢?

向上级领导汇报时,四大发明被否了,这让张艺谋沉默了很久。那天习惯晚走的张艺谋,第一次早退了。

张艺谋不仅逼自己,拼命想创意,也“逼疯”了所有人。

“击缶而歌”是在无数创意被否后的一次灵感乍现。但缶没有传承,没有人知道它长什么样子。

经过26次大型实验,不断调试声音和外型,红樱束打击乐乐团共做了2200个代用品,才做出让张艺谋满意的缶。

在“击缶而歌”的编排中,编导孙育鹏差点辞职。直到2008年,孙育鹏才被逼出了一种“刀削面打法”。

一首配乐,20几位音乐人,拿出30多个小样,有些稿子甚至改了10遍以上。最终有两位音乐人因承受不住,选择退出。

甚至连地板的一个颜色,张艺谋都盯了两周。

“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,但你一生只有一次奥运会。”顶着高压和截止日期,张艺谋极尽严苛,坚持要拿出最好的创意。

2008年8月8日,凌晨2点,张艺谋还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,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开幕式的细节。

北京奥运开幕式大获成功。张艺谋得了“国师”的称号,外加约50万元酬劳,远远少于他拍摄一部商业电影的收入。

有网友称,张艺谋团队是一个让13亿甲方满意的优秀乙方。

为什么“国家队”导演总是他?

“国师”之誉,荣耀无限。

一直以来,张艺谋总是穿着国家队的服装,带着五星红旗等元素。

张艺谋觉得,自己像是国家队。

出色完成08奥运开闭幕式的任务后,张艺谋接受了更多的“国家任务”。

上海世博会、杭州G20峰会等开幕式,但凡国家级大型活动,总导演几乎都是张艺谋。

很多人都在问,张艺谋,为什么总是你?

他身上有一种创造力,时常自我较量。

张艺谋出道很晚,执导处女作《红高粱》时已经37岁,他有一种焦虑感。

每拍一部电影,张艺谋都在自我较劲,希望找到扭转乾坤的那件武器。

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里,从“点灯”再到“封灯”,代表了权力与秩序。三姨太死时,彻夜亮起的大红灯笼,是最决绝的反抗。

在拍摄《活着》时,张艺谋引入了富有自己家乡色彩的皮影戏和老腔,来烘托故事的苍凉。

几十年来,没有人像他一样,即便在高度受限的环境下,仍然做出了广泛的尝试。

张艺谋说,自己不是一个才华型的导演,而是一个用功型的导演。他用长期的经验,以及对原创的追求,激发内在潜能。

不止如此,张艺谋十分擅长讲中国故事。

新世纪,张艺谋拍了一部《英雄》,国内褒贬不一,但刀哥认为,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,在于用电影艺术阐述中华文明,刺客列传、侠之大者和文人风骨。色彩的隐喻和缓慢的镜头,都蕴含了无限的禅意。

《英雄》更是以国内票房2.5亿,全球票房1.77亿美元的佳绩,开启华语商业大片时代。

可以说,他的电影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支万花筒。

14年前,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黄钟大吕,煌煌史诗,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,如画卷一般铺展,震惊世界。

“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,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”。2008年,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委员朱玉曾评价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。

14年后,张艺谋给世界讲了“一朵雪花”的故事,来自世界各地的雪花汇聚北京,成为一朵人类的、共同的雪花。

与其说张艺谋懂得讲述中国故事,不如说他更懂得中国情感。

结语:

开幕式刚刚结束,微博上的一个话题就冲上了热榜——

“开幕式后给张艺谋补张电影票”。

这张电影票,指的就是电影《狙击手》。

作为春节档口碑担当,影片排片非常“虐”,甚至比《熊出没》还低。

张艺谋无奈地说,为了冬奥会已经顾不上电影了。

有网友借网红词“emo”,安慰张艺谋,“谢谢张emo,大家快去支持《狙击手》,让艺谋不再emo。”

六公主(央视六套)也对冬奥会开幕式给出了自己的评价:今天放《英雄》。

无论是电影导演,还是“双奥”总导演,再多的鲜花和掌声,张艺谋始终知道自己是谁。

他并不喜欢“国师”的称号,在他看来,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导演。

从文化输出到文化自信,中国走了14年。

而导演的天职是拍好一部作品,张艺谋最满意的作品永远在下一部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
本篇作者 |星辰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