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娱乐综艺 >

作为同时期的大师级人物,侯宝林和马三立,谁对后世的影响更大

时间:2022-02-03 19:53:50 来源:鱼乐深海

这二位都是令人尊敬的相声大师,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声这门艺术的发展。但他们的表演风格,又有太多的不同,无法对他们进行简单的量化对比。但从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中,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。

首先,这二位都是在旧社会就成名的老艺术家。当时他们都属于天津卫最火的五档相声之一。

当时的侯宝林先生就以“柳活”闻名。侯宝林先生曾经学过京剧,因此,在他的相声作品中,学唱占有很大比重。为此,张寿臣先生还提出过不同意见,认为相声还是应该以包袱为主,学唱为辅。

但侯宝林先生仍然坚持自己前无古人的风格,并且自成一派。在当时的小剧场演出中,首次作为攒底出场,为相声界赢得了荣誉。

解放后,侯宝林先生和众多艺术家,开始研究相声的改良。解放前,他就把地摊上的艺术,提升到了剧场攒底的高度。解放后,他更是把相声艺术推到了大型晚会,甚至电视舞台上。

从此,以侯宝林先生为代表的京派相声,正式登堂入室。我们现在看到的,马季先生,姜昆老师能站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,不得不说,其中就有侯宝林先生的功劳。

和侯宝林先生的风格不同,马三立先生的作品,以说身边事,塑造小人物,抨击小人物身上的各种缺点为主。而表演方法上,也多以自嘲为主。

天津人对相声的要求很高。两个天津人说话,就满带包袱,你想在台上说相声挣钱,没有真功夫能行吗?因此,天津卫的相声必须要可乐,要能拿得住人。

马三立先生正是这方面的大师。马三立先生嗓音条件并不好,所以他在人物刻画,包袱设置上格外努力。因此,就算是最挑剔的天津观众,也没有不服马老的。

天津的一众相声演员,也都以能学到马三立的风格为荣。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中生代演员,比如高峰,马军等人,都有很浓重的马氏相声的痕迹。因为在天津的相声演员当中,“无人不宗马”是一个普遍现象。

就算你不是马三立的徒弟,但你所表演的相声题材,也一定是以小人物为主,手法上也一定是以自嘲为主。包袱设计上,也一定是按着传统的铺平垫稳,三翻四抖为主的。

但这种相声,没有高大上的立意,表演讲究传统方法,时间上也很难要求。所以,即使天津相声演员中藏龙卧虎,但在电视晚会上,我们却很难看到纯正的天津相声。

只不过,在另一方面,当相声逐渐不景气的时候,天津,北京一批相声演员,开始回归小剧场,说起了茶馆相声。

在这种环境中,你那些趾高气扬,指点江山的相声不受待见,只能从日常生活入手,表现那些有烟火气的相声,才能卖得出票。

当郭德纲在北京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,人们只是觉得这小黑胖子能耐不小,但他们忽略了,郭德纲说的,正是他从小耳濡目染的,地道的天津相声。

很多人听了老郭的相声,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原来相声是这么好听啊。其实,那是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天津相声,更没有听过真正的马氏相声。

一方面是电视晚会上,演员们兢兢业业表演的主流相声。一边是小剧场中,和观众热闹成一片的天津相声。由此,大家就会对侯宝林和马三立二位先生,在成就上的对比,有了自己的结论吧?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