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时尚潮流 >

陈果从女神到跌下神坛,她对名誉的淡定,远超网络喷子的想象

时间:2021-09-30 16:13:00 来源:李砍柴

2019年一天早晨,陈果像往常一样走进复旦大学,却发现周围都是异样的目光。

这时,有人提醒她:快看网络热搜!

陈果这才发现,原来自己上课视频中读错了一个字,已犯下“不可饶恕”的“错误”。

“教育界的耻辱”“中国学界的耻辱”“陈果滚下讲台”……谩骂、攻击铺天盖地,一副不赶陈果下台不罢休的架势。

昨日还是万人追捧,今天就成万人“追打”,一夜之间,陈果“凉了”。

陈果就这样被拉下了“神坛”。

陈果的昨天有多火?

打开网络,大小网站都不断推送她的演讲视频,“复旦女神讲人生”“网红教授谈孤独”“陈果说爱情”的小视频随处可见,她的上课短视频一周内播放量达3000万次。

她上课时所讲的某句话、接受采访时的观点、访谈中的谈笑,都被奉为“经典名言”“陈果语录”,广泛流传,为人传诵。

作为一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,她的课座无虚席,不仅在校学生争相去听,连校外学生、社会人士也慕名而来,有人甚至不远万里跑来复旦课堂,只为一睹陈果风采。

她是众人眼中的大神,各大媒体的“宠儿”:靓丽的外表,出众的气质,独特的授课风格,新颖的思想观点……几乎她身上的任何一个“点”,都能成为媒体宣传的主题。

她也频频受邀登上央视舞台,讲述哲学思想,探讨人生理想,激发着万众青年的热血沸腾的心。

套用一句网络语,这时候的陈果,真的是“火”得不要不要的。

如果你以为这个“红红”的陈果徒有虚名,不过是借着网络传播的力量走红,那就大错特错。

翻开陈果的履历表,货真价实的学霸历程清晰可鉴:

1999年考入以“掐尖”著称的复旦大学“文科基地班”,就读第一年即当选哲学系学生会主席。

2002年直升西方哲学专业硕士,因为厉害的英语水平,兼任复旦大学“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”英文教师。2005年攻读基督教哲学博士。

在这期间,还担任过《人民画报》上海总部实习记者,复旦大学课程部分课程助教和翻译,在各种学术交流中担任翻译。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“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区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”、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做访问学者。

那时候,在复旦大学的BBS里,陈果被校友们称作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——“酋长”,她的研究成果丰硕,很受大家推崇。

不仅如此,陈果还是校园时尚达人,做过兼职模特,是多才多艺的“陈果博士”。

而这些,都与她早期的家庭教育不可分割。

知识分子家庭文化基底的涵养一定不是浪得其名。80后的陈果出生于上海,书香门第的熏染让她从小就与文史哲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陈果酷爱读书,也喜欢学习,成绩也一直相当出色,是名副其实的“别人家孩子”。

母亲是音乐教师,觉得陈果有音乐天分,曾在音乐方面培养过她,这让陈果的言谈举止间总会带着艺术气质。

小时候,外婆就对陈果说: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,更能教会人成长。

外公也教育她: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,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。希望你长大后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。

这样的家庭教育,成就了陈果有主见、会思考,敢想敢为的性格。

她不仅善于学习,积极吸收知识,也喜欢时尚,懂得打扮自己,自小就走上了内外兼修的双赢之路。

博士毕业后,陈果留在复旦任教。在复旦,陈果的课比她的人还“红”。

大学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”几乎就是艰深晦涩的代名词,因为理论化、高深化,学生选的无奈,听得无趣,老师也讲的无奈,授的没劲。

但陈果的思修课却出了不一样的“状况”,一直稳居“学生最喜爱的课程”榜首:

每周三两小时的课,教室里“人满为患”,教室后排挤满了“旁听生”,窗户外面也是探着头听课的人。

他们有校外学生,有社会人士,有人认真写着笔记,有人听得热泪盈眶,有人站在那儿沉醉其中,有人为这两小时赶了一天的路。

即使本校学生,在开学第一时间去抢陈果的思修课,也未必能够顺利抢得到,学生都称她的课程比“双十一”还难抢。

因为陈果的课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思想洗礼。她能把高深的理论讲的通俗易懂,也能把干瘪的知识聊出精彩纷呈。

理想与爱情,黑暗与生死,孤独与寂寞……无论多么晦涩抽象的哲学命题,经她说出,都成了具体现实又引人深思的人生日常。

有网友说:如果我大学第一课是她讲的,也许我的人生将会完全不一样!

独特的授课方式,漂亮洒脱的板书,加上独具的颜值气质,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陈果,让学生忍不住地喜爱,由不得地崇拜。

偶然一次,学生将上课视频发到网上,能把最“冷”的课讲到最“热”的陈果,就这样成为了“网红”,人气暴涨。

有内涵的没她漂亮,比她漂亮的又没她有内涵,有人爱上了她的口才,有人爱上了她的思想,陈果不红又能咋办?

不过对于这个意外走红,陈果淡定回应:能够走出校园,给更多人带去心灵的力量,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
对于“网红”“美女”的标签,她也清醒表示:我其实没有太多看法,别人怎么给我贴标签我拦不住,但是我不给我自己贴标签。美女这个称呼现在很平常,不必太当真。

她对自身的定义从来都不是“网红”,所以也并没有按照“网红”的套路去包装自己,她就想真实地做自己。

一如既往以课堂为阵地,陈果将自己的哲学思想用完美口才一一展现,让思修课成为学生们心向往之的修心圣殿。

她也乐于把教学心得和自己对哲学、对人生的思考分享于众,从2015年开始,先后出版了《黑格尔“辩证法”的真实起点和秘密》、《懂你——道德教育的的语言艺术》、《好的孤独》、《好的爱情》等书籍,受到读者喜爱与好评。

2013年8月,陈果受邀成为央视《开讲啦》演讲嘉宾,一上场就引来现场的欢呼骚动。在节目中,陈果关于好奇心的演讲博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,点燃着青年们的澎湃激情。

在提问环节,撒贝宁问:您到底是什么身份?

陈果回答:把我当个人吧!

这是一句回答,也是一种态度——她知道自己是谁。

后来,陈果又两度登上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接受采访,独特的教学方法得到专门介绍。在采访中,陈果也表达了自己的授课理念:政治理论课的目标,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内心强大的人,在自己幸福的同时,为更多的人带去幸福。

你看,陈果一直是那个陈果,把自己活成一束光,并尽可能去照亮别人的陈果。

只是,一个人要是成长得太快,光环太耀眼,就容易招致觊觎。

2019年,陈果在一次上课时,将“耄耋”错念成“毛至”,上课视频传到网上,陈果瞬间成为“罪行滔天”的“犯人”。

有人指责她没有文化,大学教授也念错别字,滑天下之大稽。

有人骂她的课是“毒鸡汤”,听着有劲,却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。

有人笑话她长相与学问不符,空有皮囊,华而不实。

有人讥讽她大龄未婚,没有资格谈爱情观,根本不配做教授。

就连她惯常的一手插兜,一手拿粉笔讲课的姿势,也突然成了“二流子”样子,甚至还有人嘲讽她的仪表,指她曲着身子讲课无比“猥琐”。

更有甚者,还搬出黄侃、鲁迅等人,批她浅薄无知,害人“毒女”。

尽管陈果已在第一时间公开致歉,还是被抓住不放,要求她离开讲台。

似乎陈果也应该写个“罪己诏”,将自己的“罪行”昭告天下,方能解他们心头之恨。

有人不怀好意地传播“陈果被停课”之类的谣言,网上“复旦网红跌落神坛”的帖子一时占据主流。

放大镜下,难有圣人,何况一个与世无争的女子,又能奈何?

没有辩解,依然故我,陈果用淡然冷静回应了这场闹剧。

作为一个睿智清醒的哲学老师,她太清楚其中的缘由了,她早就讲过:神坛就是祭坛!

比起红在人前,陈果更喜欢无拘无束活成自己。

她选择继续沉淀自己,对哲学的研究、对人生的思考从未停止,这些思维的火花,被她写成了一本又一本的专辑。

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,经受着思考与智慧的不断打磨,她的课程更加有趣,依然是学生心中“我最喜爱的复旦课程”。

她曾说过:人的一生要演很多角色,老师是我的一个角色,我会竭尽全力用我的演技把她演好,演得很彻底,演得融入其中。

她做到了。

对于人生,对于爱情,对于孤独,她也有着新的、更加完善的思考。

“喧闹任其喧闹,自有我自为之,我自风情万种,与世无争。”理性又通透,独立而成熟。

也许孤独,但不寂寞;虽不完美,但很自信。

因为内心足够强大,所以外界的纷扰不会打乱前行的步伐。

当初被动奉为“女神”,又无端被拉下来,她不曾追赶潮流,也无所谓退却。

她还是那个神采飞扬的陈果,热爱生活,热爱思考,热爱大众的陈果,她专注自我,播撒阳光,已然成为自己的女神。

这个“女神”没有期限,永远熠熠生辉,闪耀在自己的生命之上。

. END.

【文|陈小简】

【编辑|丹尼尔李】

【排版 | 毛毛雨】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